劳动争议提起诉讼的时效是多久(劳动争议诉讼时效)
导读:处理劳动纠纷选择诉讼维权时,得留意诉讼时效哦。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其实我们应当知道自己的权益受损那天起,一年时间内是有效的诉讼期。在这期间,当事人得赶紧提起诉...
劳动争议提起诉讼的时效是多久
导读:处理劳动纠纷选择诉讼维权时,得留意诉讼时效哦。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其实我们应当知道自己的权益受损那天起,一年时间内是有效的诉讼期。在这期间,当事人得赶紧提起诉讼,要是过了这个时间,可能就没办法得到法律的保护啦。所以呀,搞清楚并且遵守诉讼时效的规定,那可是保证劳动纠纷权益能有效维护的关键前提呢。一、劳动争议提起诉讼的时效是多久
在处理劳动纠纷时,若选择通过诉讼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则需牢记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通常情况下,从当事人知晓或其实我们应当知晓其权益受到侵害的那一刻开始计算,有效期为整整一年。
然而,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倘若在劳动关系持续存在期间,因为拖欠劳动报酬而引发了争议,那么劳动者有权申请仲裁,且该仲裁期限并不受一年之约束。
然而,当劳动关系宣告结束之际,则必须要在一年之内提交相关诉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其实我们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其实我们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劳动争议诉讼时效届满后如何处理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一般为一年,时效届满后,权利人的胜诉权消灭,但实体权利并不丧失。若对方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权利人将面临败诉风险。不过,在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自愿履行义务的,权利人仍有权接受,且履行后不得再以时效届满为由反悔。所以,若诉讼时效届满,权利人应谨慎处理,可与对方协商解决,争取对方自愿履行义务。若对方提出时效抗辩,权利人需准备好相关证据证明存在时效中断、中止等情形,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总之,诉讼时效届满后,法律后果较为复杂,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三、劳动争议仲裁后多久可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仲裁后一般在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纠纷解决的前置程序,仲裁裁决书送达后,当事人对裁决结果不服的,需在规定期限内提起诉讼,否则仲裁裁决生效,当事人需按照裁决结果履行义务。若在15日内未提起诉讼,仲裁裁决就具有法律效力,法院将不再受理该劳动争议案件。当然,特殊情况下可能会有例外规定,需根据具体法律和实际情况判断。总之,要及时把握诉讼时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处理劳动纠纷时,若选择诉讼维权,务必注意诉讼时效。自当事人知晓或应知权益受损之日起,一年内为有效诉讼期。此期间内,当事人需提起诉讼,否则可能丧失法律保护。因此,了解并遵守诉讼时效规定,是确保劳动纠纷权益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前提。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符合本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情形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规定:“劳动法对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有规定的,劳动争议案件就适用该规定的行使权利的法定期间。”不难看出,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时效包含劳动争议案件仲裁时效期间内,绝不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时效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