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释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于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在案件尚未最终审结之前,依法予以释放的司法措施其实施方法如下:首先,保释候审的申请可以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出,也可以由侦查机关、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依职权决定其次...更多法律知识,小编为你整理了详细内容,欢迎浏览。

保释候审的实施方法
保释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于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在案件尚未最终审结之前,依法予以释放的司法措施其实施方法如下:首先,保释候审的申请可以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出,也可以由侦查机关、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依职权决定其次,申请保释候审应当向处理案件的侦查机关、人民法院提出,并且在提起公诉后,应当向试审人民法院提出在审查保释候审的过程中,侦查机关、人民法院会综合考虑案件的性质、证据的情况以及被告人的社会关系等因素对于决定批准保释候审的,应当立即释放被告人,并通知其家属或工作单位;同时,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和恐怖活动的案件,不得保释候审此外,被保释候审的被告人必须遵守以下规定:1.未经许可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城市或者县境内;2.未经许可不得与他人通信或者接触;3.未经许可不得从事与案件有关的活动最后,保释候审的决定应当由人民法院作出,并且在必要时可以撤销保释候审的决定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第一条本法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关系,即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依照本法规定,通过对案件进行侦查、起诉、审判等程序,确定犯罪分子应受刑罚或者免除刑罚,同时确定被害人获得国家赔偿或者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关系第五十二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释放第六十五条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申请法律援助,提出控告和自诉,有权参与公诉案件的诉讼,有权提起附带民事公诉或者在刑事诉讼中提起诉讼请求

《保释候审的实施方法》相关阅读
有实施取保候审的法定条件
取保候审的法定条件是: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未成年保护的法律什么时候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制定的、专门保护未满18周岁的公民的合法权益的法律,1991年通过,2006年第一次修订,2012年修正,2020年第二次修订,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分为总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共九章132条该法明确各级政府应当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细化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职责;强化监护人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同时明确学校幼儿园的报告制度;对监护人监护、校园安全、学生欺凌、学习负担等问题,均有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