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纠纷的认定方法主要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该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根据相关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违反医疗技术规范,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认定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是否存...更多法律知识,小编为你整理了详细内容,欢迎浏览。

医疗事故纠纷的认定方法
医疗事故纠纷的认定方法主要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该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根据相关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违反医疗技术规范,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认定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是否存在诊疗活动;二是是否违反了相应的诊疗规范;三是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即违反规范与损害结果之间有直接联系;四是是否造成了患者的人身损害后果,包括轻微伤、一般伤、重伤或死亡等级认定过程中应当依据医学专家的意见和相关证据进行综合判断
法律依据: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二条:医疗事故的认定应当由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授权的医疗机构或者医学会组织具有专业资格的expert组成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进行第十三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应当依据下列资料和标准进行鉴定:(一)患者病历;(二)与鉴定有关的其他资料;(三)国家或者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相应的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以及其他有关规定

《医疗事故纠纷的认定方法》相关阅读
医疗事故纠纷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遇到医疗事故纠纷时,有如下办法:
一、协商
医患双方就赔偿等问题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双方签订协议书,可以办理公证或律师见证,并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当事人应当提出书面申请,并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提出
三、向人民法院起诉
医疗纠纷可以不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处理,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侵权为案由的,诉讼时效为1年,以违约为案由的,诉讼时效为2年,均自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另外还有调解(第三方支持下协商解决)、仲裁(双方同意仲裁)等

医疗纠纷仲裁制度的法律适用
医疗纠纷仲裁主要适用以下法律规定:
第一,《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该法律规定的用途在于预防和妥善处理医疗纠纷,从而维护医疗机构和患者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秩序的稳定,保护医疗安全因此,属于医疗纠纷仲裁的法律适用范围;
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本法规的设立目的在于,规范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适用范围为经过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而在医疗纠纷仲裁中,通常会涉及治疗医师,因此该法也属于医疗纠纷仲裁的适用范围;
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医疗纠纷仲裁同样属于仲裁的范围之内,因此需要遵循仲裁法的基本规定